日期:2025-09-07 05:50:06
点击关注不迷路
一、从鸡西小煤商到“资本操盘手”:刘辉的发家路
东北的煤炭生意,向来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买卖。
上世纪90年代,刘辉在黑龙江鸡西老家摸爬滚打,靠着低价收购、转手倒卖的粗放模式,攒下了第一桶金。
但这种靠天吃饭的买卖,显然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2000年后,他盯上了金融信托这块“肥肉”,把目光投向了濒临破产的华信信托。
当时的华信信托,账面亏损、信誉崩塌,但手里攥着金融牌照这张“硬通货”。
刘辉先通过关联公司低价入股,再利用信托产品搞“左手倒右手”:
自家公司借钱给信托,再用这笔钱投资自家项目,循环往复,既掩盖了资金窟窿,又让账面利润“好看”。
几年下来,他成了华信信托的实际控制人,甚至能左右管理层的人事安排。
尝到甜头的刘辉,很快把这套“玩法”复制到了锦州港。
2013年,锦州港通过定向增发引入西藏海涵、西藏天圣两家公司,刘辉通过幕后控制这两家股东,一步步架空了原本的无实控人结构。
从此,这家东北重要港口的资产,成了他个人操盘的“提款机”。
二、“虚假贸易”背后的空手套白狼:上市公司怎么成了自家账本?
刘辉的操作手法,说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
他控制的关联公司在锦州港搞虚假贸易:
比如让A公司“卖”一批货给锦州港,再让B公司“买”回来,中间走个账,利润就凭空产生了。
这些虚假贸易业务,从2018年一直持续到2024年,累计虚增利润超过2亿元,相当于把上市公司当成了自家账本。
更狠的是,刘辉还利用职务之便,让锦州港的钱直接流向自家关联公司。
2022年到2024年间,他实际控制的企业通过虚假贸易、资金拆借等方式,非经营性占用了锦州港超过137亿元资金。
这些钱有的被用来投资房地产,有的转手又成了其他公司的注册资本,层层嵌套之下,锦州港的资产被掏得只剩一副空壳。
举个通俗的例子:刘辉就像在赌场里开桌的人,自己坐庄、自己下注。
他让锦州港“买”一堆根本不存在的货物,账面利润上去了,自己再通过关联公司把钱套出来。
等到监管机构来查,发现所谓的贸易合同全是内部循环,货没见着,钱倒流了一圈又回到自家口袋。
三、关联交易的“暗箱游戏”:上市公司股东怎么成了“自家人”?
刘辉的另一手绝活,是把锦州港的股东名单变成了自家“朋友圈”。
西藏海涵、西藏天圣这两家公司,名义上是独立法人,实际上从股权到人事,全被刘辉牢牢掌控。
按照规定,这两家持股超过5%的股东,一旦减持或质押股权必须公告,但刘辉硬是让锦州港连续多年隐瞒了他们的关联关系。
更离谱的是,刘辉还亲自安排这两家公司的推荐人选进入锦州港董事会。
说白了,就是自己选人来监督自己。
2016年到2024年间,西藏海涵、西藏天圣的股权质押、减持操作全由刘辉拍板,而锦州港的年报却年年声称“股东之间无关联关系”,硬生生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变成了“剧本杀”。
这种“左手管右手”的操作,直接导致锦州港的关联交易完全失控。
比如,刘辉控制的辽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24年突然获得了锦州港25亿元的担保额度。
这笔钱既没走公开招标,也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直到东窗事发才被外界知晓。
而类似的操作,在刘辉的资本版图里比比皆是。
四、退市也难逃追责:这场“资本游戏”的代价有多重?
2025年7月,锦州港因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强制退市,成为A股港口板块的首个“退市第一股”。
但刘辉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8月15日,上交所一纸公告宣布,对刘辉终身禁业,并公开谴责其“系统性违规行为”。
辽宁证监局的处罚书显示,刘辉在任期间虚增利润1.2亿元,关联资金占用达137亿元,未披露担保金额25亿元,每一项数据都触目惊心。
更严重的是,锦州港的普通投资者成了这场资本游戏的“接盘侠”。
退市前,公司市值从高峰时的百亿暴跌至12.6亿元,散户们手里的股票几乎成了废纸。
而刘辉通过虚假贸易、关联交易套取的资金,早已转移到了其他资产中。
目前,仍有20.98亿元被占用资金未能追回,相当于锦州港近十年净利润的总和。
五、从刘辉案看监管升级:为什么这类“玩法”越来越难了?
刘辉的案例,并非孤例。
近年来,从瑞幸咖啡的“22亿元造假”,到康美药业的“300亿现金消失”,再到如今锦州港的“虚假贸易黑洞”,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套路虽五花八门,但核心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掏空公司资产。
不过,监管层的态度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2025年8月,证监会刚发布新规,要求上市公司对关联方资金往来进行穿透式核查,并将董监高诚信记录与融资、任职资格直接挂钩。
像刘辉这样“隐形实控人”的操作空间,正在被一步步压缩。
此外,交易所对退市机制的执行也更趋严格。
锦州港退市前,已有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多家公司因财务造假被摘牌。
这些案例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
过去“装睡”就能过关的日子一去不返,任何试图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
六、普通投资者的启示:如何避开“刘辉式”陷阱?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刘辉案最大的教训是:
高增长、低风险的承诺背后,往往藏着看不见的“地雷”。
投资者在选股时,不妨多留心以下几个信号:
关联交易频繁且理由牵强:
比如公司总在和同一批“关联方”做买卖,但解释的理由含糊其辞。
应收账款与利润严重不匹配:
账面利润年年涨,但实际收回来的钱却寥寥无几。
高管频繁减持或股权质押:
管理层一边喊“公司前景好”,一边悄悄套现,可能是在转移风险。
审计报告多次被出具非标意见: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反复提示风险,投资者更要提高警惕。
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写刘辉的故事,像极了一部现实版的商战剧。
但与影视作品不同的是,这场资本游戏的代价,是无数投资者的血汗钱和一个行业的信任崩塌。
所幸的是,随着监管升级和退市常态化,这类“空手套白狼”的套路正逐渐失效。
未来的资本市场,或许不再需要“操盘手”的神话,而是更需要脚踏实地的经营者。
毕竟,靠虚假贸易堆砌的高楼,终究敌不过时间的检验。
(全文完)
国内十大股票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