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28 05:35:35
中国十大乌龙茶,哪种最好喝?
图片
乌龙茶是半发酵的茶,介于绿与红之间,像极了中国人的人生哲学。
它的诞生源于一场阴差阳错的追逐。
明朝正统年间,安溪猎人苏良追捕山獐至石鼓坑,茶青在背篓中颠簸整日,意外发生红变。
第二天炒制时,茶香异常,全无往日苦涩。
于是有了“碰青四面撞,芽齿自受伤,叶绿滚红边”的制茶口诀。
图片
乌龙茶不只是茶,更是一种民俗记忆。
闽南人与潮汕人用工夫茶具演绎着不同的饮茶仪式:
福建人各用一杯,潮汕人则固守“三杯成品”的古法。
小如胡桃的茶杯里,盛着海洋文明带来的开放与坚守。
今天,跟诸位聊聊中国最好喝的乌龙茶……
图片
大红袍
武夷山九龙窠崖壁上的大红袍,是乌龙茶里的“茶王”。
传说状元披红袍谢恩,让这茶得名。
它属半发酵茶,条索紧结如墨玉,汤色橙黄似琥珀,岩韵裹着花香,
九泡仍有余甘,当地人夸“啷个香得霸道!”
明末清初创制乌龙工艺,做青、双炒双揉成“三节色”条索。
2006年母树停采,2022年制作技艺入非遗。
清明前“喊山”仪式里,茶农敲锣喊“茶发芽!”,
岩骨花香便从丹霞崖缝中醒来,直往茶盏里钻。
图片
龙州乌龙茶
广西崇左龙州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清末已有记载,邓公在龙州起义时便饮此茶,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亦爱其醇厚。
其条索肥壮如墨玉,汤色黄亮似琥珀,七泡余香不散,
酚氨值优异,鲜爽中透出清苦回甘,宛如边境山民的韧劲与温柔。
制作讲究“三揉三焙”,
需经萎凋、做青、杀青等工序,揉捻时“热揉重压”,方得“绿叶红镶边”的独特韵味。
如今,它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茶饮,
更成为中越边境茶文化的活化石,每一口都浸着百年风雨与乡土温度。
图片
永春佛手
福建永春狮峰岩的“佛茶”。
清康熙年间,僧人嫁接茶枝于佛手柑,成这叶大如掌、香似雪梨的奇茶。
红芽佛手最是金贵,晒青摇青间,果香裹着茶韵,沸水冲下,
橙黄汤里浮起香橼蜜意,喝一口,喉间先涩后甜,像极了闽南人“先苦后甘”的脾气。
当地人讲“茶佛一味”,华侨更赞它“赛过神仙”。
这茶不仅好喝,黄酮、锌含量还是乌龙茶顶流,
是药也是茶,活成了永春人的“三宝”之一。
图片
凤凰单枞
潮州凤凰山的“茶中香水”,自南宋传至今已近七百年。
乌岽山云雾里,茶农采“驻芽二三叶”晒青,
经“浪茶”碰青、炭焙慢火,成茶条索紧结如鳝鱼黄,
沸水冲泡时“甘、醇、香、韵”四味齐发,喉底回甘似蜜韵绕梁。
潮汕人“食茶”如命,工夫茶具必配孟臣罐,高冲低斟间“关公巡城”,
茶薄情厚,连海外游子都念这口“山韵”。
2020年它入列中欧地理标志,乌岽老枞更成国家级非遗,一叶藏尽潮汕风骨。
图片
武夷岩茶
福建武夷山特产,乌龙茶之祖,始于明末清初,
2006年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
核心产区“三坑两涧”丹霞地貌孕育“岩韵”,
茶汤醇厚如丝,回甘猛烈持久,香气从兰香、果香到木质味层层绽放,
乾隆曾赞其“气味清和兼骨鲠”。
当地人喝“嗒”(茶)如吃饭,喊山祭茶仪式从元代延续至今,惊蛰日县官敲锣喊“茶发芽”,
制茶工序15道,晒青诱香,做青摇出“绿叶红镶边”,
炭焙“文火慢炖”最见功夫——轻火茶香清远如晨雾,
足火茶味浓烈似老酒,火功高低全看茶青老嫩、山场正偏。
图片
大埔乌龙茶
广东梅州大埔县的“茶中魂”。
唐代已在西岩山西竺寺扎根,清嘉庆年间随寺院扩种闻名,
2025年刚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
这里的人“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婚丧嫁娶必摆茶席。
品工夫茶讲究“六境”,从择茶到配具,一招一式皆有章法,
高冲激香、刮沫去涩、低斟留韵,连茶具都藏着门道,
高陂的白玉令茶具“白如玉、薄如纸”,泡出的茶更显清冽。
条索肥壮如墨玉,冲泡后汤色橙黄透亮,似落日熔金。
入口先觉花蜜香涌,接着是醇厚甘润的回甘,像山涧清泉裹着蜜糖滑过喉咙。
制作讲究“看天做茶”,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十二道工序,全凭茶人经验。
现代更用上智能烘焙,
但老茶农仍守着“七分茶八分酒”的规矩,
茶斟七分满,多了便是欺客。
这茶,喝的是滋味,更是客家人千年的烟火气。
图片
西岩乌龙茶
广东大埔县枫朗镇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唐末西竺寺僧人始种,清嘉庆年间扩种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茶山常年云雾缭绕,土质肥沃,采用“虎丫骑马法”采青,
“团袋搓揉”定型,经晒青、摇青、文火复焙十二道工序,成就“香、甘、清、滑、醇”五绝。
当地人讲“厓饮西岩茶,口齿生津甜”,其汤色橙黄明亮如琥珀,
回甘持久似山涧清泉,
2013年获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2020年入列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是大埔禅茶文化之魂。
图片
冻顶茶
台湾南投鹿谷乡的“茶中圣品”,
源自清咸丰年间林凤池从福建武夷山引种的36株乌龙茶苗。
山高雾浓,茶农踩着“冻脚尖”上山采茶,故得名“冻顶”。
其茶半球紧结,墨绿带灰白点,冲泡后汤色如琥珀,桂香裹着焦糖韵,
回甘像山涧清泉涌入喉咙,一口便知“冬令进补配茶,肉腻消得无踪”的民间智慧。
如今鹿谷乡人见面仍道“有空来呷茶!”,
茶王赛更让这杯“帝王泡澡茶”香飘万里,成为茶山里的活历史。
图片
黄金桂
闽南安溪虎邱罗岩的“透天香”,清咸丰年间创制。
传说王淡“带青”嫁入林家,两株茶苗育出“未揭杯盖香已飘”的奇茶,
因叶黄汤金、香似桂花得名。
其条索细紧如松针,沸水冲泡时,桂花香混着水蜜桃甜香涌出,
汤色金黄透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黄绿镶红边,
素有“一早二奇”之誉,萌芽早、香奇鲜。
当地人泡它爱用陶壶,沸水激香,头泡45秒,二三泡最妙,
可冲七次仍有余韵,喝完直咂嘴:“这茶,真嗲!”
图片
安溪铁观音
是福建安溪特产,清雍正年间(1725-1735年)由茶农魏钦或王士让培育,属乌龙茶极品。
茶条卷曲似蜻蜓头,汤色金黄如琥珀,兰花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鲜,
人称“观音韵”,七泡余香不散。
安溪人“入门就泡茶”,婚丧嫁娶、节日祭祀皆离不开茶。
传统正炒法保留兰花香与音韵,拖酸法口感浓烈,适配不同茶客。
2022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堪称“茶中黄金”。
图片
茶凉了,人走了,杯子还留着香气。
三十年,一杯接一杯,日子就在这乌龙茶里泡透了。
你看那茶叶在水中舒展,就像我们的人生,半沉半浮,苦涩回甘。
趁热喝吧,朋友。
这杯茶,我替你尝过了,好得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国内十大股票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